欧洲杯决赛竞猜_中国体彩网-游戏app娱乐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老年糖友防低血糖:记住“三不要”与“三要”

发布时间:2025-10-09

【字号:

分享: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慢性病,而低血糖(血糖≤3.9mmol/L)则是潜伏在身边的“隐形杀手”,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大且感知低血糖能力差。因此,对老年糖友而言,预防低血糖是一场比控制高血糖更需警惕的“日常战斗”。与高血糖的“缓进”不同,低血糖“来得快、损伤大”,严重时可引发意识模糊、跌倒骨折、甚至在短时间内造成脑损伤或死亡。远离低血糖带来的危险,关键要牢记“三不要”和“三要”。

【三不要】   筑牢安全防线

一不要  盲从追求“过低”血糖

老年糖友控制血糖,别陷入“血糖越低越好”的误区。因为过于严格的血糖控制,反而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对老年糖友而言,血糖控制标准可以适当放宽,比较理想的范围是:空腹或餐前血糖小于7.8mmol/L;睡前血糖小于10mmol/L;随机血糖不超过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6.5%~7.5%,甚至可以略低一些。研究数据也证实说明这一点: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若强行将糖化血红蛋白降到6.5%以下,低血糖风险会骤增217%。

二不要  轻率忽视“非典型”症状

老年人低血糖有时并不会出现典型的心慌、乏力、手抖等症状,而是表现为意识障碍、头晕、视物模糊、嗜睡昏迷等,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脑中风)或癫痫发作。因此出现以上症状时,应第一时间测血糖排查。数据显示,老年低血糖误诊率高达40%,家属需格外留意这些"隐蔽信号"。

三不要  忽略警惕“高发”时段风险

夜间、药物作用高峰时、空腹运动后,是低血糖高发期。独居老人夜间低血糖能及时处理的仅23.7%。建议睡前适量加餐,如半杯燕麦、两三片全麦饼干或一个鸡蛋,利用缓释碳水平稳度过长夜。

【三要】  掌握应对关键

一要 “识别”早期预警信号。即便症状不典型,仍有迹可循:比如突然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烦躁,或夜间多梦、出冷汗,这些都可能是低血糖的预警。

 二要 “掌握”15分钟急救法。怀疑低血糖时,立即测血糖。若≤3.9mmol/L,马上吃15-20克葡萄糖(或半杯果汁、一勺蜂蜜),15分钟后复测。若仍低,再补一次;纠正后吃点馒头、鸡蛋等,避免再次发作。意识不清时切勿喂食,立即拨打120。

三要 “建立”科学管理习惯。与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尽量简化用药;每周监测2-3次血糖(空腹+餐后);家属要熟悉老人用药时间和剂量,提醒规律进餐,避免空腹运动或过量饮酒。

老年控糖,关键在“稳”不在“低”,用“三不要”筑牢防线,用“三要”应对风险,就能让老年糖友在控糖路上走得更安全、更从容。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