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敏委员:
您提出的《欧洲杯决赛竞猜_中国体彩网-游戏app娱乐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全域创新发展生态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全域创新发展生态,全市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数字化为引领,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1.明确数字经济发展思路。围绕省委、省政府“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部署,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聚焦数字基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和数字安全“五大领域”,突出一体化、全方位、制度重塑与数字赋能,加快发展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着力提升为民服务数字新体验,为推动营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支撑。
2.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确定2022年新开工、续建、储备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共30项,总投资40亿元,建立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库并进行动态管理。
3.打造行业应用示范标杆。在镁质材料、装备制造、智慧消防、快速消费品等行业,以中镁高温、金辰机械、天成消防、东盛实业等企业为标杆,运用5G技术及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实现人、机、物的全面连接,解决企业设备通信、工序转序、机器及零部件的追溯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痛点难点问题,通过在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带动行业企业转型升级。
4.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组织举办工业互联网专题论坛,邀请全国工业互联网和区块链领域的专家围绕工业互联网标识、5G+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应用等进行主题分享。组织企业参加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省制造业转型专题会议,引领企业积极参展、参会,通过交流学习,实现经验共享。
5.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依托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合作建设的东北地区首个工业互联网专门培训机构——“智能+学院”辽宁分院,着力培养壮大数字经济所需科技人才队伍。鼓励高校、职业技术学院设置工业互联网专业和课程,培养工业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企业人才培训计划,开展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专题培训、现场观摩和系列对接活动,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6.与国内领军科研院所签约合作。推动营口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国家院所合作,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助力营口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同时,围绕营口自贸区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在营口建成一批符合地方发展的数字底座平台、特色产业服务平台等,促进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
7.加强对产业数字化的资金支持。2021年,辽宁中镁、嘉里粮油等企业共6个项目获得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争取资金数居全省第2位。老边区国家级农业乡村试点项目获得数字辽宁专项资金1798万元。2022年,正在对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国家院所为企业提供技术辅导,提高项目质量,为进一步争取资金做好准备。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数字城市运营模式,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共同参与的数字城市建设良好局面。
二、提高全域数字化覆盖率,打造数字营口
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规划及相关制度,编制《数字营口发展规划》《营口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发展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发管理办法》。
2.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大数据融合赋能中心,形成“云、网、数”架构,建成政务云中心,与三大运营商共建城市宽带立体高速信息公路网,政务外网实现市、县各级政府部门及所属单位全覆盖,建成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同时,推进营口市“榫卯”城市操作系统(即M&TCS系统)建设,构建统一顶层设计、统一成长机制、统一标准接口、统一安全管控、统一基础模块、统一服务数据、统一交互界面的数字政府“七通一平”标准体系。
3.统筹推进以“三网”平台为支撑的数字政府建设。全力推进“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只提交一次材料”100个改革事项全流程电子化,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加快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打造更加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全面构建“一网统管”,依托建设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平台、城市基础信息模型(CIM)平台、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台、视频融合大数据平台四大平台,切实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域覆盖“一网协同”,迭代协同办公系统应用支撑能力、建设“营信”APP安全移动平台,提供统一用户体系、工作流、密码服务、类微信通讯等公共支撑组件,全面推进机关办文、办会、办事“网上办、掌上办”,加速提升政府运行效能、减轻基层负担。
4.推进数字社会建设,打造“@营”系列穿透性应用场景。打造面向本地群众、企业的专属入口“营畅通”APP平台,建设数字“营码”平台,即电子缴费公共服务平台和“一码通行”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乡村、智慧+燃气等场景应用,利用大数据配置公共资源,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聚焦“小切口”“小场景”,以统一服务终端、统一身份识别、统一数码通行为手段,在数字民生上开展微创新、微服务、微治理。
5.推动5G基站建设及示范应用。目前,全市陆续开通5G基站3200余座,城区5G网络覆盖率达到95.3%,居全省第一位。加快推动5G示范应用,引导阿部配线、瑞华高科等20户企业项目创建“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厂。
三、构筑可靠的网络安全防护屏障
1.强化数据安全等级。落实安全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风险评估制度、预警和应急处置制度,年底前完成政务云、政务外网及相关平台等保测评工作。
2.健全数据保护体系。构筑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体系,就数据保密、安全、共享等方面制定规范,明确数据提供方、需求方责任,坚决杜绝数据泄露。
3.有效应对网络攻击。加快推进大数据分析挖掘平台、数据供需对接平台向安可云迁移,依托零信任体系建设,加强应用和移动端安全管理,有效应对网络攻击威胁,切实保障数据安全。